發布日期:2022-02-25 來源:西安市科學技術局
編者按:當前科技創新已成為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關鍵變量,科技創新正在進入大科學時代,從中央到地方對科技創新的重視程度前所未有。新發展時期,西安作為創新型城市,必須自覺肩負起時代責任,在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中體現“西安擔當”,進一步強化創新策源地作用,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發揮國家中心城市輻射帶動作用,提升區域科技創新整體水平。為推動西安市“十四五”科技創新發展規劃目標實現,特策劃推出“西安市‘十四五’科技創新發展規劃”系列解讀報道。
建設絲路科創中心,已然成為西安今后開展科技創新工作的重點任務之一?!笆奈濉睂⒚鎸碗s的國際環境、持續的新冠疫情、多重不定因素,我們可以從哪些具體方面、哪些具化行動開啟西安建設絲路科創中心的新征程?
2021年12月12日印發的《陜西省“十四五”創新驅動發展規劃》提到,新五年陜西總體布局將以多個國家試點示范為抓手,優化配置創新資源,打造“一核三區多園”西部創新高地。
所謂“一核”,即西安絲路科創中心。具體要求創建西安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加強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國家實驗室和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創新平臺開放共享,加強源頭創新和成果轉化;統籌推進西安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和西安高新區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高新區獲批創建硬科技創新示范區,打造以西安為中心的關中協同創新走廊,建設國家(西部)科技創新中心,輻射帶動西部地區以及絲綢之路經濟帶創新發展。
早在2019年初,西安便在全市科技工作會議上公開表示,將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優化區域創新生態,激發創新主體活力,加快硬科技產業發展,聚力打造絲路科創中心。
建設絲路科創中心為何對西安和陜西如此重要?新征程下又該從哪些具體舉措著手?
緣由:推動省市高質量發展,提升國際博弈競爭力。
當今,世界正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加速演進,國際環境錯綜復雜,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面臨重塑,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逆全球化、單邊主義、保護主義等不穩定因素暗流涌動。在此大時代背景下,科技創新逐漸成為國際戰略博弈的主要戰場,圍繞科技制高點的競爭變得空前激烈。
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突飛猛進,科學研究范式也發生了深刻變革。當前,科技制高點向“深空、深海、深地、深藍”拓進,學科交叉融合不斷發展,前沿基礎研究向宏觀拓展、微觀深入和極端條件方向交叉融合發展,一些基本科學問題正在孕育重大突破,科技創新廣度顯著加大、深度顯著加深、速度顯著加快、精度顯著加強,科學技術和經濟社會發展加速滲透融合。
聚焦國內,經過多年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艱苦努力,我國科技整體能力持續提升,已成為世界上具有影響力的科技大國,進入從量的積累到質的躍升、點的突破到系統能力提升的歷史階段。
然而在如此重要的國家科技發展歷史新階段上,受種種原因共同作用,全球經濟和貿易增長動能減弱,國內經濟發展面臨多年未見的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可以預料和難以預料的風險挑戰變得更多更大。
若要積極融入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需要各地充分發揮創新引領發展第一動力的作用,在科技創新、創新產業布局、創新人才引進、重大項目落地等方面加大人力物力財力投入,從而依靠科技創新助力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今年1月,陜西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六次會議上,《2022年陜西省政府工作報告》發布,其中關于今年重點工作提到,要堅持做強平臺、優化生態,全力構筑創新驅動發展優勢,支持西安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日前發布的《西安市“十四五”科技創新發展規劃》則表示,到2025年,基本建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絲路科創中心,爭創國家區域科技創新中心,邁入全球高水平創新型城市行列,成為全球創新網絡關鍵節點。
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絲路科創中心,可謂是西安和陜西在新時期實現省市高質量發展、助力國家提升新的國際博弈競爭力的重要實踐路徑。
入局:提升源頭自主創新力,加強國內外雙向合作。
目標明確,從何下手?
《西安市“十四五”科技創新發展規劃》將“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絲路科創中心”作為聚焦目標的同時,也通過實施創新策源地建設、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科技型企業群體倍增、人才創新創業活力提升、高質量園區基地建設、區域創新發展協同、高水平科創合作圈、一流創新創業生態培育等“八大計劃”給出了問題的答案。
加強源頭創新,提升成果轉化。在高質量園區基地建設計劃中,要求圍繞科技自立自強,系統整合和優化配置資源,布局建設重大科技創新平臺體系,強化提升基礎研究能力。
通過創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爭取更多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布局西安,打造多類型、多層次、協作支撐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通過創建國家實驗室,參與陜西實驗室建設和全省國家重點實驗室體系重組,建設集突破型、引領型、平臺型于一體的大型綜合性實驗室體系;通過高等院校創新能力提升工程,加強數學、物理等重點基礎學科建設,在電子信息、高端裝備、航空航天等領域開展重大科學問題研究,形成一批從“0到1”的原始創新成果;通過加強基礎研究科研力量優化配置,落實企業投入基礎研究稅收優惠政策,對接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國家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國際大科學計劃,探索新型科研組織形式,形成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新型舉國體制的“西安路徑”。
發揮示范作用,打造核心引擎。在高質量園區基地建設計劃中,要求增強西安高新區創新策源能力、輻射帶動能力,形成西安絲路科創中心的“中心驅動”。
通過促進西安高新區高質量發展,支持高新區以國家硬科技創新示范區為牽引,聚焦電子信息、汽車、人工智能等重點領域,增強科創策源、產業引領核心功能,注重重大項目引進,培育一批以硬科技為特色的產業鏈群;支持高新區深化與中國科學院等戰略合作,集聚高端資源加快建設絲路科學城,促進科研機構、科學裝置、創新平臺、科研人員聚集,打造絲路科創中心核心引擎。
強化區域互動,共建創新高地。在高水平科創合作圈構筑計劃中,要求落實國家區域協同發展戰略,積極參與“科技支撐西部大開發行動”。
通過建設區域創新共同體,提升面向西部大開發的創新輻射力,主動參與關中平原城市群創新共同體建設,發揮國家技術轉移西北中心、西安科技大市場等平臺機構作用;圍繞生態保護等重點領域,與西部主要城市共同開展鄉村振興創新行動、科技惠民行動、美麗西部科技支撐行動;實施科技創新“城市伙伴”計劃,形成與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等地區科技創新合作交流機制;圍繞創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加強與北京、上海、合肥等城市合作交流,依托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開展重大科技聯合攻關合作;推動絲路科學城與成都、重慶西部科學城等西部地區重大創新平臺形成聯動,共建西部開放創新高地。
堅持全球視野,加強國際合作。在高水平科創合作圈構筑計劃中,要求主動適應國內國外“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構建內外融合的高水平科創合作圈。
深化西安與主要創新國家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合作,形成“六位一體”國際科技合作格局;支持高校、科技園區在全球創新資源密集區建設國際科技合作基地、離岸創新創業基地、海外孵化創新中心等各類平臺,聯合海外組織機構形成“雙向對接”的科技創新合作網絡,吸引國內外高端創新機構、跨國公司研發中心等國際科技組織落戶西安;參與世界科技城市聯盟等國際活動,依托政府間科技交流項目,構建多層次交流平臺;瞄準科技大國和以色列等關鍵小國布局海外技術轉移節點,發展“雙向孵化”服務機制;支持龍頭企業建設境外合作示范園區。
展望“十四五”,通過《西安市“十四五”科技創新發展規劃》的發布實施,西安正在對標全球領先水平,力求全面建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絲路科創中心,成為在全球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創新型城市,構筑起“一流的科技、一流的人才、一流的產業、一流的城市”協同發展格局,以高水平科技供給助力人民持續追求高品質生活,基本實現科技創造美好生活、創新引領未來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