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22-02-23 來源:西安市科學技術局
編者按:當前科技創新已成為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關鍵變量,科技創新正在進入大科學時代,從中央到地方對科技創新的重視程度前所未有。新發展時期,西安作為創新型城市,必須自覺肩負起時代責任,在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中體現“西安擔當”,進一步強化創新策源地作用,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發揮國家中心城市輻射帶動作用,提升區域科技創新整體水平。為推動西安市“十四五”科技創新發展規劃目標實現,特策劃推出“西安市‘十四五’科技創新發展規劃”系列解讀報道。
站在新的時代節點上,回首“十三五”發展歷程,全市科技創新發展基礎與發展成效明顯,打造“硬科技”城市新IP,并上升至國家話語體系,在科創產業、成果轉化、體制改革、區域發展、科技惠民等方面均有較大幅度進展,為西安高質量發展譜寫新時代追趕超越新篇章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2016年,西安市人民政府印發了《西安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在“創新能力顯著增強”指標中要求,未來五年形成創新驅動長效機制,創新對經濟發展的支撐作用顯著增強,全市技術成果交易額突破1000億元。
數據顯示,2020年西安市研發經費(R&D)支出占GDP比重達5.05%,技術合同交易額1648億元,發明專利授權量達34123件,各項創新成果指標保持在副省級城市前列。
以出色成績為這“十三五”發展交出優秀答卷的背后,離不開西安全面貫徹落實科技創新發展部署要求,搶抓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建設機遇,求變應變推進科技創新工作的努力。
如今,全市科技創新發展基礎更加堅實,發展成效明顯,統籌科技資源改革取得重大突破,科技創新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的動能不斷增強。
多路并進,迸發古城科技創新內在活力。
發展科技創新,西安有著充分底氣和堅實基礎。西安擁有豐富的科教創新資源,各類人才、兩院院士,建成省級以上重點實驗室、省級以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居全國大中城市前列。同時積極推進高精度地基授時系統、國家分子醫學轉化科學中心等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籌建國家超算(西安)中心,建設西部科技創新港。
發展科技創新,西安以體制改革釋放資源活力。西安加速科技資源統籌改革,出臺《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 打造“一帶一路”創新中心的實施意見》等系列政策,積極推進以事前產權激勵為核心的職務科技成果權屬改革;院所體制改革釋放活力,“一院一所”模式在全國推廣;全創改、自創區、自貿區等國家改革試點試驗任務疊加,12項全面創新改革試驗經驗在全國復制推廣。
發展科技創新,西安全面提升產業技術創新能力。2020年,全市發明專利授權量達34123件,各項創新成果指標保持在副省級城市前列;創新型企業群體加速形成,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達到5212家,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6135家,認定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37家,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3家;科技產業集群特色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同比增長23.4%,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同比增長13.3%。
發展科技創新,西安以特色方式加速成果轉化。獨特的技術經理人“1+3”服務模式在全國推廣,全市成果轉化要素網絡成型;科技創新發展基金群投資規模上臺階,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在全國形成特色;全球硬科技創新大會、全球創投峰會、西安國際創業大賽等品牌影響力不斷增強,創新創業氛圍更加濃厚,形成“科創西安”城市IP。
發展科技創新,西安打造開放創新功能空間。西安以核心區域創新示范帶動,形成國家級園區主體、重點功能板塊支撐、創新單元內嵌的開放創新空間。當前,西安獲批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國家硬科技創新示范區,西咸新區匯聚重大科技創新資源,高新區科技創新能力位于全國高新區第一梯隊,經開區全面推進院地合作,航天基地科技創新指標位居全國前列,航空基地聚力打造航空硬科技高地,建成西戶省級高新區。同期,積極推進西咸一體化發展,“一帶一路”國際科技合作更加活躍。
發展科技創新,西安以科技賦能城鄉建設。強化城市治理、治污減霾、安全生產、民生服務等領域應用技術研發,推動數字科技在公共安全、政務服務、交通出行、消費娛樂、文化旅游、教育醫療、生態環保、社區建設領域進行場景應用;科技文化融合創新活躍,建成一批國家級、省級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圍繞農業現代化和鄉村振興,全力提升農業科技創新水平。
五年碩果,助推實現未來城市美好愿景。
從火箭發射到深潛探秘,從產業升級到疫情防控,從助力國之大器建設到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西安科技”的身影無處不在?!笆濉睍r期,西安聚焦“全球硬科技之都”建設,科創基因愈發凸顯,科創成果不斷涌現。這五年,在城市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科技創新的“領頭雁”作用日益鮮明,不斷催生出新的發展動能,讓古城西安煥發“硬核”魅力。
2016年,全國首個硬科技小鎮落地西咸新區。作為我國首個以硬科技產業為布局導向的科技園,小鎮以“科技成果轉化基地”為整體定位,打造“5分鐘產業生態圈”和“24小時產業價值創造圈”,涵蓋了人才培訓、研發試驗、中試應用、成果展示、技術交易、孵化辦公、工業生產和創業服務等產業發展的全鏈條業態。目前已有中科創星、中航工業、賽迪研究院等一大批知名企業聚集于此。
2017年,西安市印發《“創業西安”行動計劃(2017—2021)》。同年,首屆全球硬科技創新大會舉辦,《硬科技指數》和《硬科技白皮書》首次在大會期間發布,為硬科技領域發展提供可靠定量數據,為硬科技產業建立投資與發展的參考系。
2018年,航天科技集團五院西安分院助力中繼星“鵲橋”成功發射,部件級產品國產化率100%,完全實現自主可控;西安北斗安全技術有限公司參與的北斗三號基本系統完成建設,開始提供全球服務,標志著北斗系統正式邁入全球時代;“硬科技創未來·2018獨角獸企業發布會”召開,易點天下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成為陜西首家獨角獸企業;陜西首家諾貝爾獎研究院——“謝赫特曼諾獎新材料研究院”正式落地西安,助力鎂合金3D打印的應用與成果轉化。
2019年,由航空科技創新創業中心孵化的三角防務成功登陸創業板,助力陜西加強裝備制造業創新發展,西安提升航空產業項目建設,不斷深化協同創新;鉑力特、西部超導同步成功上市科創板,成為首批登陸的西部兩家公司;支持產業聯盟、科技媒體等共同發展,筑牢硬科技產業發展服務保障體系。
2020年,科技部致函陜西省人民政府,支持西安市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加快實現人工智能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帶動和支撐作用;科技部火炬中心批復西安高新區《創建硬科技創新示范區建設規劃(2020-2023年)》,高新區正式獲批創建全國首個硬科技創新示范區,同年召開啟動大會,發布建設工作計劃。
日前,西安市人民政府印發《西安市“十四五”科技創新發展規劃》,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絲路科創中心,爭創國家區域科技創新中心,邁入全球高水平創新型城市行列,成為全球創新網絡關鍵節點;展望2035年,對標全球領先水平,全面建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絲路科創中心,成為在全球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創新型城市。
基于過去每一個五年的努力發展,相信“十四五”時期,西安能對標全國乃至全球領先水平,始終以高水平科技供給助力人民持續追求高品質生活為出發點,實現科技創造美好生活、創新引領未來發展的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