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逆冷軋機的打滑特征及工藝優化
冷軋軋制過程潤滑系統一般比較完備較容易發生軋機打滑,現象是帶材和軋輥之間發生的相對滑動,本質是軋制變形區完全由前滑區或后滑區取代。發生打滑的后果,影響帶鋼表面質量、損傷軋輥、跑偏斷帶、影響軋制速度。本文分析一下使用乳化液潤滑的單機架可逆軋機的打滑現象,結合打滑因子相關理論和實際生產進行分析,總結改進工藝潤滑經驗。
1、打滑特征:
判斷打滑最好的辦法是觀察軋輥速度與機架出口帶鋼的速度差。當軋輥線速度大于出口速度時我們認定為軋機打滑。(如圖1)
1)通常打滑問題發生在軋件較厚壓下量較大、對潤滑要求不高時,通常第2、3道次較多。第1道次由于冷軋原料的表面粗糙度較大、軋制速度較低且入口張力小,因此較2、3道次不容易出現打滑。跟蹤某冷軋廠統計2、3道次發生打滑占87%。
2)打滑嚴重影響軋輥的使用周期。以某廠為例,正常1對工作輥使用周期120km,但打滑時在80km時就出現嚴重邊浪、跑偏。此時降速或減小入口張力,板型會立刻改善。上機輥粗糙度小時打滑更明顯。
3)軋機異常震動,本質是軋制張力的不穩定帶鋼和機架發生的高頻抖動。
2、打滑問題的影響因子
1)軋輥粗糙度:軋輥粗糙度主要影響軋件和軋輥間摩擦系數,隨著軋輥粗擦度降低摩擦系數減小,摩擦系數減小變形區中性面會向軋制出口方向移動,當移動到脫離變形區此時軋輥速度會大于出口帶鋼速度發生打滑。
2)軋制速度:隨著軋制速度的增加,軋制液在軋輥和帶鋼之間形成的油膜越厚,摩擦系數越小,同理越容易發生打滑
3)潤滑狀態:潤滑狀態包含軋制液的品種、濃度、溫度等。通常同種軋制液的濃度越高變形區油量越多摩擦系數越小;溫度越高油水分離越快變形區油膜越容易形成摩擦系數越小。
4)軋制規程:a絕對壓下量:根據彈塑性力學理論,絕對壓下量較大時咬入角越大,軋制力在在軋制方向的反方向上的作用力越大,軋件和軋輥越容易發生相對滑動。b、張力:后張力與軋制力提供的摩擦力相反,故后張力越大越容易發生相對滑動從而打滑。同理前張越小越容易發生打滑。
3、打滑的工藝優化
根據以上對軋制因子的分析,從而總結出以下措施:
1)適當增加軋輥粗糙度。通常成品道次軋輥粗糙度在0.45-0.55μm帶鋼粗糙度在0.35μm左右。在軋制過程中,軋輥的粗糙度會逐步降低。因此在可逆軋機第1道次換輥,經前幾道次軋制后軋輥粗糙度會降低不影響最終板面質量。
2)合理挑選軋制液。根據軋機的速度、軋制規格、最薄成品厚度等參數綜合分析選取。
3)合理控制軋制液濃度。通??刂圃?%—3%,打滑時適當加水減小使用濃度。
4)合理控制軋制液溫度。通??刂圃?5—60℃。溫度高打滑時適當開啟冷卻裝置。
5)合理安排軋制規程均勻分配。某道次打滑適當減小本道次絕對壓下量。
6)合理調整入出口張力。打滑時,在保證卷曲電機電流負荷和卷曲質量情況下適當減小入口張力增加出口張力。